(網經社訊)該報告基于清華大學唐杰教授團隊自主研發(fā)的 “科技情報大數據挖掘與服務平臺”(簡稱 AMiner)平臺,根據 2011-2020 年期間人工智能領域的頂級期刊和會議(共計 44 個)所收錄的全部論文和專利數據,全面展現(xiàn)了人工智能發(fā)展至今所獲得的重大科研進展、成果產出以及科研熱點。
AMiner 評選出過去十年十大人工智能研究熱點
根據人工智能領域在國際頂級期刊和會議過去 10 年所發(fā)表論文,通過 AI 算法計算出不同技術研究方向的 AMiner 影響力指數,以此獲得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熱點總榜單,評選出過去十年 “十大人工智能研究熱點”。
本次評測結果顯示,過去十年中十大研究熱點分別為:深度神經網絡、特征抽取、圖像分類、目標檢測、語義分割、表示學習、生成對抗網絡、語義網絡、協(xié)同過濾和機器翻譯。各項研究熱點的 AMiner 指數如表。
過去十年有 5 位人工智能領域學者獲得圖靈獎
通過 AMiner 智能引擎,可以自動收集歷年來圖靈獎獲得者及其論文發(fā)表與學者畫像等信息。過去十年的圖靈獎有三次正式授予給人工智能領域。2010,Leslie Valiant 因對計算理論的貢獻(PAC、枚舉復雜性、代數計算和并行分布式計算)獲得圖靈獎,該成果是人工智能領域快速發(fā)展的數學基礎之一。2011 年,因 Judea Pearl 通過概率和因果推理對人工智能做出貢獻而頒獎;2018 年,深度學習領域三位大神 Yoshua Bengio、Geoffrey Hinton 和 Yann LeCun 因為在概念和工程上的重大突破推動了深度神經網絡成為計算機領域關鍵技術而榮獲圖靈獎。Hinton 的反向傳播(BP)算法、LeCun 對卷積神經網絡(CNN)的推動以及 Bengio 對循環(huán)神經網絡(RNN)的貢獻是目前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獲得跳躍式發(fā)展的基礎。
全球人工智能領域高層次人才共計 155408 位,中國人工智能領域高層次人才數量共計 17368 位。從 AI 高層次學者國家分布看,美國 AI 高層次學者的數量最多,有 1244 人次,占比 62.2%,中國排在美國之后,位列第二,有 196 人次,占比 9.8%。中國 AI 高層次學者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qū),北京仍是擁有 AI 高層次學者數量最多的國內城市,有 79 位。
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高層次學者量 TOP10 機構之中,美國機構高層次學者總體人數遙遙領先。位居首位的是美國的谷歌公司,擁有 185 人,清華大學是唯一入選 TOP10 的中國機構,其余均為美國機構。
從子領域論文量來看,美國的大學和科技機構在 AI 各個細分方向上的發(fā)展較為均衡,且在自然語言處理、芯片技術、機器學習、信息檢索與挖掘、人機交互等 10 多個子領域的發(fā)展居于全球領先席位。中國的 AI 機構在語音識別、經典 AI、計算機網絡、多媒體、可視化和物聯(lián)網等領域實力較強,均進入全球領先行列。
中國 AI 專利申請量全球領先
過去十年,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利申請量 389571,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總量的 74.7%,是排名第二的美國的 8.2 倍??傮w上,國內的人工智能相關專利申請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并且在 2015 年后增長速度明顯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