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經(jīng)社訊)一、大戰(zhàn)大事記
外賣大戰(zhàn)最新狀況匯總與分析。
「以下本次內(nèi)容」:
「以下往期大事」:
二、京東漲不動了?
第一感覺是,京東訂單有點漲不動了?6月11日的時候,我整理了一次進展的情況,當時已經(jīng)有公布2500萬訂單了,而6月17日也還是說2000萬訂單。復盤下京東的訂單增長時間線:3月1日,京東外賣正式上線;3月24日,100萬單;4月15日,500萬單;4月22日,1000萬單;5月14日,2000萬單;6月1日,2500萬單;6月17日,2500萬單看趨勢,明顯是慢了。暴漲期是4月15~4月22日,僅用5天就翻倍到1000萬。下一次翻倍耗時21天,其實也是挺快的。
但是6月1日后訂單基本就沒增長了(如果數(shù)據(jù)沒問題的話)京東確實已經(jīng)比較久沒有公布訂單的大幅度增長了。看樣子,京東外賣好像增長暫時陷入了停滯。于是6月17日,劉強東講話的公開消息出來,要做新的商業(yè)模式出來。簡單猜想,或許一開始做外賣就盯著供應鏈去的;但也有可能是做外賣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漲不動了?“當你老板給你畫餅的時候,說明現(xiàn)在可能并不好。”
三、淘寶令人驚訝
而另一方面,淘寶真的令人驚訝。僅時隔28天,淘寶再次官宣,訂單到6000萬單。4月30日宣布做淘寶閃購,5月26日宣布訂單到4000萬,6月23日宣布訂單到6000萬。主要是前兩天,美團外賣才有消息說訂單9000萬單,一下子對比好像淘寶的訂單也好多啊。(這個后續(xù)再聊)雖然大家口徑不同,但淘寶的增長速度還是挺令人驚訝的。
不過,我們對比下兩次官宣的文章:
1、這次公布的,零售訂單同比增長179%,這個宣布真的挺不痛不癢的,同比啥時候???去年?還是啥時候?根本不知道,說服力很弱。
2、在之前的公布里面,有專門提到茶飲訂單占比75%,這次公布的沒提非茶飲占比。結(jié)合6月20日,餓了么300萬杯奶茶免單卡,感覺這次的茶飲訂單占比恐怕會比較高,甚至有種,努努力沖一波,訂單到6000萬好發(fā)戰(zhàn)報的既視感。
3、而且,淘寶閃購在6月20日進支付寶了,這6000萬是淘寶閃購入支付寶+奶茶,一起頂起來的。
4、訂單準時率下降1個點,好像沒啥好說的。但是,我個人的體驗,不多的體驗中,已經(jīng)好幾次超時了。所以不曉得是不是深圳就是慢?雖然如此,但按這個數(shù)據(jù)的增長,淘寶還是非??斓?。隨著淘寶和餓了么的進一步整合,我不期待淘寶淘寶閃購的訂單還有多大的增長,但有機會守住,不會落很多。
四、美團穩(wěn)如老狗
美團最近3件大事。
1、美團公布訂單9000萬單。太穩(wěn)了,為什么如此的攻勢下,美團依然如此的穩(wěn)當?
2、美團閃購在618,強勢告訴大家,美團也有6183、美團宣布全面拓展即時零售,推動零售新業(yè)態(tài)提質(zhì)升級全面拓展閃購品類,即時零售要升級為更多的品類,甚至看是不是能夠全品類了。這樣子和京東、淘寶的碰撞將會更加激烈。大力加碼小象超市,加速覆蓋一二線城市;另外,美團優(yōu)選收縮轉(zhuǎn)型,僅保留少量區(qū)域。
五、市占率迷局
黃藍紅,到底是7:2:1,還是6:3:1,又或者是5:3:2?我的判斷是,都不是!以下是純個人觀點與推論,不可作為任何參考,也不討論合理性。大家的口徑真的好多啊,很難對齊口徑。這還真挺難得到一個queue的結(jié)論的。什么訂單口徑,下單口徑,GMV等等口徑;什么非餐飲訂單,餐飲訂單、外賣訂單、非茶飲訂單等等分類先不管這些,暫時就先搞清楚訂單這一個事情?,F(xiàn)在開始,強行對齊口徑,進而作為參考來看市占率。
先看大家的數(shù)據(jù)情況
1、美團
1)6月17日,雷鋒網(wǎng)報到美團外賣是9000萬單;Q1財報是5785萬單,現(xiàn)在是當時的1.55倍。
2)閃購訂單,目前只有3月的Q1的訂單數(shù)據(jù)是1800萬單(可能峰值)。618沒說訂單量,只說超過1億的用戶下單了。但我們假設外賣和閃購增長幅度一樣,閃購當前訂單是1800*1.55=2790萬單。(當然這個算法,沒有任何依據(jù),兩類訂單增長難度差異很大,但美團在閃購的投入更大。)
3)外賣+零售閃購=11790萬單。算這個是為了和淘寶比。
2、京東
6月17日,京東外賣訂單2500萬單。這應是不包含非外賣品類的,京東是不是在刻意模糊餐飲與非餐邊界,不曉得。如果全是外賣訂單,也粗略按美團的外賣/零售的占比,簡單估算下(非常不嚴謹)。外賣訂單是零售訂單的3.2倍,那京東的零售訂單就是781萬單。外賣+零售閃購=3281萬單。
3、淘寶
淘寶一直沒拆分外賣和零售的訂單。6月23日,淘寶官方公布,淘寶閃購&餓了么總訂單6000萬單。也用京東類似的方法,假設和美團的外賣/零售占比一樣,外賣訂單占比76.8%,零售23.2%,則:淘寶的外賣訂單4600萬單,零售訂單1400萬單。
拉齊口徑后,不同的情況的市占率
1、外賣:美團9000萬,淘寶4600萬,京東2500萬
2、閃購(外賣+零售):美團11790萬,淘寶6000萬,京東3280萬單。黃藍紅,到底是7:2:1,還是6:3:1,又或者是5:3:2?按這個粗糙的算法,大概是 美團56:阿里28 : 京東16。估計美團會比這個占比高點,京東低一點點,阿里差不太多。
六、都有所得
打了這么久了,錢是花了不少的。市場份額也確實是有變化的?;仡櫞髴?zhàn)開始前,大寡頭72+%的份額,小寡頭低于28%的份額。而現(xiàn)在變成56%,28%,16%。我覺得京東和淘寶都拿到了自己想要拿到的東西。
主動進攻的京東,從來不是要一下子“打死”他們,京東要的“上桌”。京東成為外賣這個游戲的一個玩家,從玩家切入背后的其他市場,也獲取一些順帶的收益。京東也成功吃到了16%左右的份額,這16%主要來自美團。淘寶雖然后參與大戰(zhàn),算是被動防守,但很快化被動為主動,成功守住了外賣的市場,并且可能因為被動,將迎來更大的變局。
我覺得淘寶成功的定義,就是守住了自己原本有的市場,這便是成功了,沒有被京東吃掉份額。老大美團,一直不想卷,但用戶終究還是難以完全抵消“優(yōu)惠”帶來的誘惑。但美團在閃購上發(fā)力,有種“置換”的感覺。這個置換是劃算的,即時零售的想象力,比外賣要大。路很寬,一起走。